購屋族越買越小! 2房以下小宅交易占比全面提升
4房大宅高門檻 縮減明顯 中南部「這縣市」減幅最劇
隨著高房價以及生活型態改變,民眾近年來購屋已有「小宅化」的趨勢。永慶房產集團根據實價登錄資料,彙整七都近五年住宅交易發現,雖然市場上仍以3房為主力,但觀察其交易變化,可見1房、2房產品的交易占比全面提升,而3房產品占比則呈下降趨勢,4房以上產品更是全面縮減,尤以中南部更為明顯,也顯示購屋族愈來愈傾向選擇坪數較小、總價負擔較輕的產品。
小宅交易占比成長 中南部最明顯
根據調查顯示,七都中以新竹縣市、台中市以及台南市的1至2房的小房數交易占比成長最為顯著,近五年總體上升逾6個百分點,而比起原本就寸土寸金的北部,中南部縣市「小宅熱」趨勢也更為明顯。
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,新竹縣市受惠於科技產業聚落發展,帶動就業人口移入,同時也有大量租屋、自住需求,而1房、2房產品因總價較低,成為小資族或單身、小家庭的首選。
台中市則憑藉近年重劃區推案蓬勃、產品類型多元,小坪數住宅供給充足,也成為首購族購屋的敲門磚。至於台南市則與新竹縣市相仿,在南科效應推升下,人口紅利與外來就業人口持續增加,市場買盤活絡,且2房以下的產品普遍總價帶較親民,也符合近年首購族與雙薪家庭預算區間。
因此,整體而言,陳金萍指出,小房數產品交易占比上升最主要的原因除了近年房價高漲外,加上少子化、單身與小家庭比例上升,購屋族群結構明顯轉變,一人一戶或小家庭成為主流,帶動小坪數產品需求攀升,加上小宅具備總價門檻較低的優勢,在高房價時代更能符合市場剛性需求,且在政府政策支持下,讓首購、自住族群成為目前市場主力,也進一步推升2房以下小宅產品交易升溫。
4房以上大宅交易全面下滑!新竹降幅最劇
與小宅市場的熱絡相比,多房型的住宅交易則出現明顯降溫。七都近五年4房(含)以上產品交易占比全面呈現下降趨勢,並以新竹縣市降幅最劇,總計減少了8.6個百分點。
陳金萍指出,大坪數住宅總價動輒數千萬元,民眾購屋負擔壓力大,加上家庭規模縮小,使大房型需求逐年下滑,尤其目前以首購與換屋族群為市場主力,要在購屋負擔與居住品質間取得平衡,小宅產品反而更符合他們的需求。
不過,台南的4房以上比例39.4%,是七都中唯一占比接近四成的都會區。陳金萍說明,台南因發展時間早,過去推案以透天厝為主力,具備持有土地與居住面積大等優勢,是台南民眾購屋時的首選。
但在房價持續上漲、社會型態轉變,加上受到信用管制與銀行房貸緊縮影響的狀況下,多房型的住宅交易占比也出現明顯回落,較五年前減少6.3個百分點。
市場逐步走向小宅化 購屋族更重視負擔能力與生活平衡
綜上所述,在高房價環境與生活型態改變下,七都住宅市場正逐步走向小宅化,而購屋族更注重購屋負擔與生活使用上的平衡,1房與2房產品占比持續成長,而3房產品則已有下降趨勢,4房(含)以上則是全面減少。
陳金萍建議,購屋族選擇產品時,可依自身家庭需求與預算彈性評估,若以自住為主,可優先考量生活機能成熟區域內的小坪數住宅。
常見問答 QA
- 總價較低
- 適合單身、小家庭
- 高房價壓力下容易入手
- 新興重劃區小坪數供給多
- 科技業帶動大量外移就業人口
重點整理
近年受到高房價與生活型態轉變影響,購屋需求逐漸偏向「小宅」。永慶房產集團整理七都近五年實價登錄資料發現:
◆ 1–2 房買氣全面上升
◆ 3 房買氣下降
◆ 4 房以上大宅交易全面縮減
此現象在中南部尤為明顯,顯示購屋族更重視「總價負擔」與「生活彈性」。
小宅買氣最強:新竹、台中、台南成長最明顯
近五年 1–2 房產品的交易占比,以 新竹縣市、台中市、台南市 成長最為劇烈,整體提升超過 6 個百分點。
為什麼小宅需求增加?
◆ 高房價 → 小坪數更容易入手
◆ 生活型態改變(單身、小家庭增加)
◆ 科技業與重劃區帶動需求
◆ 新竹:科技聚落推升大量就業人口
◆ 台中:重劃區多、小坪數供給足
◆ 台南:南科效應帶動外來人口成長
小宅因「總價低+符合家庭結構」已成市場主流。
4 房以上大宅交易顯著下滑,新竹降幅最大
◆ 七都大坪數(4 房含以上)交易占比全面下降
◆ 新竹縣市下降最多:-8.6 個百分點
◆ 高總價 → 購屋壓力大
◆ 家庭結構縮小 → 需求減少
雖然如此,台南仍是大宅比例最高的都會區(39.4%),但近五年也下降 6.3 個百分點。
市場趨勢一覽
◆ 🔼 1–2 房占比持續成長
◆ 🔽 3 房交易開始下降
◆ ➖ 4 房以上全面減少
◆ 💡 購屋族更重視「負擔能力」與「彈性使用」
陳金萍建議:若以自住為主要目的,購屋者可優先選擇 生活機能成熟區域的 1–2 房小坪數住宅,較能兼顧坪效與總價負擔。

